崇山峻嶺中的電網線路,平日里如何排除故障保證供電安全?傳統的方法是巡線工翻山越嶺去逐一巡視,高大上的做法是,工人在地面遙控小型無人機升空巡檢?,F在,更厲害的“神器”出現了。廣東電網耗時3年研發的大型無人直升機,可以搭載多個傳感器,實現20公里遠距離自動巡檢,這在國內電力行業是首次。相比普通的無人機,它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無人機遠距離對高壓線“望聞問切”
花都市民最近若是抬頭看到一架白色無人直升機在空中盤旋,無需驚訝,這不是航拍,而是電網最先進的“巡線工”在檢查線路安全。8月中旬,廣東電網選擇從韶關輸送進花都的220KV韶林線作為實戰線路,讓這架長7米、高3米多的無人直升機“首秀”。
據機組人員、廣東電網公司電科院輸電研究室麥曉明介紹,無人機主要分為固定翼和旋翼兩種,固定翼無人機適合飛得較高的大面積測繪使用,電力行業巡檢則主要選擇旋翼無人機,可以更加近距離仔細觀測線路。最近五六年,電力行業開始應用無人機巡線,此前基本是使用小型無人機,本次使用大型無人機搭載多傳感器對線路巡檢在國內電力行業是首次。
廣東電網公司高壓研究所副所長饒章權介紹,此次飛行的無人直升機,采用智能巡檢系統,集成了可見光相機、紅外熱像儀、紫外成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高精度慣性導航單元等5種傳感器于一身,巡視數據更全面、更準確,巡視效率更高。
此次無人直升機按照航線全自動飛行,是國內首創的全自動巡檢模式。飛行實現了對高壓線路數據的同步獲取、同步分析和同步定位,全方位、多角度對輸電線路的“望聞問切”。
單次巡檢可飛20公里以上
那么大型無人機如何實現對輸電線路的“望聞問切”呢?麥曉明介紹,無人機搭載任務載荷升空,按照規劃好的線路自動沿線路走向飛行,當靠近線路桿塔時,對桿塔上的主要巡視目標如絕緣子、金具、導線、塔身等設備進行自動跟蹤、自動數據采集。完成目標線路所有巡檢任務后,自動返航到起飛點進行降落,技術人員回收數據進入系統分析。
以前使用的小型無人機,是使用電池,飛行半徑只有500米左右,空中作業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由于有效載重量低,搭載的傳感器也比較少,且需要地面人員手工控制,一般只能用于單個電塔巡視。而大型無人直升機則具備全自動飛行功能,無需人工干預,單次巡檢線路長度更是能達到20公里及以上,“可以放出去一直飛,巡視一整條線路。”麥曉明說道。
據了解,大型無人機還配備了地面測控站和智能診斷系統,必要時能人工干預控制無人機及任務載荷。
無人機“首秀”發現多個樹障點
無人機巡線相比人工來說,優勢明顯,可以對大面積深山、水田、湖泊等人工難以甚至無法到達的地區進行巡檢,“能人所不能”。采集的數據也是高大全。
饒章權透露,這回巡視的線路,日常人工巡視一個月左右一次,比如桉樹之類的樹木由于長勢特別快,威脅到電網安全就不能及時發現,而這次首飛就發現該線路上有3到4個樹障點,及時地反饋到當地供電局按照標記點去實測解決。不過,考慮到成本等因素,人工巡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無人機巡線與人工巡線實際上是互補關系。
除了日常巡視,無人機還能用于救災?,F在的無人機系統具有應急巡檢模式及功能,專門針對各種自然災害。可以快速飛往災區上空實時了解災后災區內的地形變化,電力設備的狀態、損壞程度及故障位置,為下一步搶險修復做好第一手的資料獲取與工作準備。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機巡為主,人巡為輔。”饒章權表示,未來,廣東電網或將在省內布局幾個機巡作業中心,逐漸增加無人機數量,并根據無人機巡檢結果建立起一個精準的數據庫。
Q&A
大型無人機會不會撞到鳥或樹?
答:無人機在飛行的時候路線、方向都可以隨時修正,碰到障礙也知道“聰明地”躲開。由于飛行時候發出的震動聲音,鳥一般都會躲避。大型民航飛機撞上鳥群跟飛行速度快有很大關系,巡線用的無人機飛行速度比較低。
無人機巡檢的成功率如何?
傳統是人工手持望遠鏡和相機進行巡檢,觀察手段及角度單一,即便人員經驗豐富,也難免會有疏漏、誤判的情況。無人機系統不一樣,其在線路斜上方觀察,搭載多種傳感器,確保了多源數據的全面和精確。不過,它也有弱點,有可能受到霧天、桿塔附近人居產生的炊煙等的干擾。
大型無人機具體情況:
長7米、高3米多
單次能長距離飛行20公里以上
全程自動飛行
隨身攜帶可見光相機、紅外熱像儀、紫外成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高精度慣性導航單元等5種傳感器
飛行途中可以接受地面監測站人工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