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飛行器搶占新興產業先機
“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實現機械化,新型農業機械用于雜交水稻是未來方向。農用無人機的推廣應用,將使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和田間管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公開表示。
據了解,目前我國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雖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該環節面臨著人工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等問題,飛行器的加入則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行業研究也認為,使用農用無人機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減少農作物損失、實現“統防統治”,有著重要意義。農業航空植保技術效率高、作業質量 好、不受作物環境和地形條件影響,能夠有效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同時,由于無人機采取遙感作業,這將遏制農藥過量使用對人身、農產品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危害。
何國良試用的回字形植保無人機“扁擔”,產自珠海羽人飛行器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短短3年,這家公司已發展成目前業內銷售量最大的企業。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童明輝表示,農業機械化在發達國家十分普遍,比如日本一半以上農田都使用無人機植保作業,而目前中國的農用無人機研發生產和 推廣使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以前大部分農機企業并未涉及這一領域,除羽人飛行器外,在河南、重慶等地也有部分做得較好的無人機企業。
“我們預計全國農用無人機市場需求約為60萬架,現在真正投入使用的僅有1000多架。”他判斷。
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藍圖展現眼前,在這其中,珠海羽人飛行器公司正加速布局、搶占先機。目前,該公司有不同系列的植保無人機、農作物勘察 機等6款產品,在新疆、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多個農業大省實現批量銷售,回字形植保無人機“扁擔”就是由羽人自主研發生產的主打產品之一。
童明輝給出的統計數據也顯示著蒸蒸日上的跡象:公司2013年銷售額400多萬元,比2012年增長315%;今年1月—8月銷售額已突破2600萬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6%。“今年全年銷售額預計將達5000萬到7000萬元,明年這一數字可突破億元大關。”
推廣需“因地制宜”
并降低價格
不過,對于廣大農民而言,購買無人機是一筆較大的投入。“一架‘扁擔’無人機最便宜也要近10萬,相當于好幾年的人工支出。”何國良說,盡管試用效果很好,他也仍在觀望。
童明輝表示,農用飛行器在我國正處于發展階段,處于“市場引導期”,價格偏高是其難以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
“如果能有一些補貼鼓勵使用無人機,我們的負擔就不會這么重。”何國良說,自從試用無人機以來,他和幾個同行開始多方打聽農用無人機補貼政策。目前,國內不少農業大省先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部分省市的農民購買一臺無人機可獲得機器單價70%的補助。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農業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旭則提醒,在推廣使用無人機時要“因地制宜”,若當地農田分散且面積較小,單戶農民使用無人機的投入產出差距較大,成本就會提高。“一般面積要達到幾百畝才比較適合使用無人機。”
另一方面,農民使用飛行器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培訓時間長短則因機型不同而有所區別,最短的為7天—15天,最長的約需3個月。“現在大部分農民并不愿意花費長時間去培訓。”童明輝坦言。
據悉,在加強無人機操作培訓方面,珠海正在行動,今年就開展了多次無人機培訓、觀摩活動。
馬旭還指出,包括政府、學界和業界等都在討論農用無人機的低空開放標準,目前尚無統一定論,這對于無人機的大面積推廣也是一個挑戰。“還有土地流轉政策也非常重要,如果可以盡快實現合法的大面積土地流轉,農田資源得以進一步整合,那么無人機的前景將非常廣闊。”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無人機為代表的農業航空產業發展,除了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也將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珠海“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力軍。
?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