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大學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柴立元教授(右二)和學生在實驗室交流。)
在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要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提出以兩個“百千萬”為抓手和突破口,帶動和促進全省農業的科技化、機械化、產業化和合作化,其中一個“百”是扶持發展100家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開發了哪些新技術,還有哪些待解決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兩家農業公司。
對于農業機械化,湖南中天龍舟農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術平喜歡用20個字形容:耕田不用牛、插秧不彎腰、收割不費力、轉運不肩挑。
事實上,王術平描繪的圖景在技術上早已實現。公司生產的插秧機、旋耕機、收割機完全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讓王術平有些頭疼的是,插秧機推廣起來比較困難。
“傳統田塊規模小,農戶使用機器劃不來,而且傳統耕田導致地基損壞,插秧存活率不高。”3月8日,王術平向記者說起自己的“煩惱”。不過,王術平相信,就像自己最初踏入農業機械行業遇到的困難一樣,這些問題都可以慢慢解決。
“現在我們想實現農業全程智能機械化,目前已經設計出無人駕駛旋耕機。”王術平說,現在流行玩“無人機”,農業機械也跟上潮流,無人駕駛旋耕機可以讓農民像操作無人機一樣指揮耕田機,節省了很多勞力,“以后還可以實現一人操作多臺旋耕機,效率更高。”
除了農業機械化,農業廢棄物處理也是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道繞不過的坎。2015年,湖南出臺《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到強化農業產地環境治理,包括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中,豬糞、牛糞這類牲畜排泄物經常是直接被當成農作物肥料放入農田,實際上這是土地的一大污染源。“豬糞會污染土地,焚燒秸稈會污染大氣,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生物技術,把豬糞和秸稈變成肥料。”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曹典軍說,他們的技術將廢棄物經過生物發酵,處理其中的病菌,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可緩解這么多年來使用化肥帶來的土地污染。
曹典軍鉆研生物有機肥已經有多年時間。在湖南,一些大型養殖場的廢棄物處理早已用上他們的技術,改變以前單純的有機物料腐熟劑產品銷售,轉為建設農業廢棄物秸稈無害化處理體系。
“我們現在只能盡最大努力處理大型養殖場的污染,但還難以處理分散的養殖場。”曹典軍說,農村的散戶養殖和種植,其廢棄物處理在技術上早已經不是問題,但如何收集廢棄物、如何推廣處理技術,今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