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5月15日報道】全自主智能無人機集群被視為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之一,中美在這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和美國輪番刷新固定翼無人機集群的飛行世界紀錄,最終中國將這個數字定格為“200架”。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近日剛宣布將開展無人機的回收試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簡稱“中國電科”)14日就宣布將開展“無人爭鋒智能無人機集群系統挑戰賽”,而自主回收只是其中極富挑戰的三大測試項目之一。
中國電科在14日舉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布會”上透露,將于6月舉行首屆“無人爭鋒”智能無人機集群系統挑戰賽,目前已經有幾十支隊伍報名參加。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與日益常見的消費級無人機依靠預先設定的程序“空中擺造型”不同,這次挑戰賽旨在探索未來智能無人集群作戰概念,因此要求參賽無人機均為全自主無人機,即從起飛到降落的全階段均不能進行人工干預。
挑戰賽的三大測試內容分別是密集編隊穿越競速、編隊協同偵搜攻擊、自主回收與空中受油,由于全程不得使用消費級無人機常用的衛星定位,只能依靠參賽無人機集群自行感知周圍環境、識別目標,還得防止機群相互碰撞,因此難度極高。在“密集編隊穿越競速”項目中,無人機編隊需要穿越飛行路線上4個位置隨機布置的門框,而且完成比賽的參賽隊無人機數量越多、編隊越密集、速度越快,得分才能越高。而在“編隊協同偵搜攻擊”項目中,參賽無人機不僅要對指定區域內的真假目標進行搜索、識別和定位,而且還得準確命中真目標,如果誤中假目標將扣分。這對無人機集群協同偵搜、目標識別、多目標規劃等關鍵技術提出嚴苛挑戰。在“自主回收與空中受油”科目中,參賽無人機集群需與領飛無人機依次完成空中對接,重點考驗無人機集群空中精確定位與空中預對接等技術。據介紹,在比賽中獲勝的技術將優先考慮在中國空軍項目中應用。▲ (馬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