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無人機產業迅速崛起、無人機用戶群體不斷壯大、旺盛的市場需求催生大批運營企業大背景下,我國對無人機產業的監管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無人機管理的探索之路日漸明晰。
那么今年,有哪些政策成功落地呢?
2018年之無人機政策落地
一、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
概況:2018年11月19日,我國首個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正式上線,空地聯合、管放結合、多部門協同管理無人機的試點工作進入試運行階段。當天,還發布了《深圳地區無人機飛行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深圳地區無人機飛行管理實施辦法(暫行)》。
▲無人機飛行綜合監管平臺上線試運營啟動儀式/圖 來源宇辰網
辦法劃定了在深圳市試點的區域范圍,并規定,物流、快遞企業收寄無人機及重要零部件,應當登記物品和收件人、寄件人的資料信息并向公安機關報備。
辦法對無人機駕駛員有明確的年齡要求,獨立操作的小型、中型、大型無人機,其駕駛員應當取得安全操作執照。辦法要求,無人機駕駛員應當接受民航深圳監管局、深圳市公安機關以及軍航飛行管制部門進行的身份和資質查驗。
辦法明確了在深圳試點區域內的微型無人機禁飛空域和輕型無人機管控空域。進入空中禁區、空中危險區、空中限制區(飛行訓練使用的空中限制區除外)等七種通航飛行任務,需要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辦理任務申請和審批手續。
無人機飛行需要進行空域申請,用戶需要通過即將推出的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申報飛行計劃,并獲得批復后才能飛行,相關飛行信息將與軍航飛行管制部門、公安機關共享。不同類型的無人機有不同的申請要求:
微型無人機在禁止飛行空域外飛行,無需申請飛行計劃,在禁止空域內和輕型無人機在管控空域內飛行,必須先取得空域使用許可;
小型、中型、大型無人機飛行計劃申請;
執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或者其他緊急任務的無人機飛行,可獲得優先辦理。
綜述,無人機飛行管理在深圳進行試點,這是國內無人機管理里程碑式的進步,這意味著無人機管理從權責不清的灰色地帶正式走向合法化,無人機合法飛行也終于有了可以落地的解決方案。
二、運行管理
概況:《無人機圍欄》出臺一年后正式落地,拓攻成為首家通過驗證企業。此外,還有8家無人機云系統獲得民航局批準,可以提供數據服務。
2015年12月末發布的《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以1.5公斤為分水嶺,要求除視距內運行的1.5公斤以下無人機之外,其他輕小型無人機按照分類的不同在部分或者全部情況下,接入無人機云、使用電子圍欄。
2017年12月1日,民航局發布的《無人機圍欄》和《無人機云系統接口數據規范》兩部行業標準正式實施,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早出臺此類行業標準的國家。
《無人機圍欄》規定了無人機圍欄的范圍、構型、數據結構、性能要求和測試要求等,適用于無人機系統和無人機云系統中的無人機圍欄。規定明確了無人機圍欄構型按照其在水平面投影幾何形狀分為民用機場障礙物限制面、扇區形、多邊形三種,且無人機圍欄所使用的經度和緯度坐標點,均為WGS-84坐標。
《無人機云系統接口數據規范》則規定了輕小型民用無人機系統與無人機云系統之間傳輸數據要求、數據加密要求、編碼規則、性能要求,適用于在中國境內運行的輕小型民用無人機系統。
相較于2015年底發布的《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此次兩個標準的內容更加全面和規范,參數和尺寸也更加細化,無人機的管控無疑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電子圍欄是指為阻擋即將侵入特定區域的航空器,在相應電子地理范圍中畫出特定區域,并配合飛行控制系統、保障區域安全的軟硬件系統。國內主流的多旋翼無人機廠商都帶有電子圍欄系統,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10月29日,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用無人機檢驗中心對上海拓攻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機飛控系統進行了系統安全能力電子圍欄等級檢驗。據宇辰網記者了解,近日,拓攻的飛控產品(版本4.6)已順利通過電子圍欄2級檢驗,成為無人機行業首家通過電子圍欄檢驗的企業。也意味著《無人機圍欄》政策出臺一年后正式落地。
▲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民航局陸續批準了8家無人機云系統/圖 來源宇辰網
無人機的好事要多磨,政策落地考驗的是耐心更是信念。2018年年底政策不斷落地,稱得上是收官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