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無人機數據服務公司奇志科技近期已完成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是美的控股。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和組建交付中心。
因看好無人機的商業應用,陳俊宇與李秉駿帶領團隊一起成立了奇志科技,并在2016年推出了無人機數據分析應用平臺“奇志動聯 MeshKit”。這是一個基于無人機的物聯網軟件系統及數據服務平臺,2018年團隊將方向確定在房地產建筑工程領域,第一個細分應用是土方測量。
CEO兼聯合創始人陳俊宇向36氪介紹,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土地的測繪測量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準確的測量可以幫助開發商、施工方對運輸的土方量進行更精準的計算和預測,從而指導設計方案與造價預算的調整。而傳統測量模式中,有采集周期長、采集數據量不足、復核難度大、計算不精準等缺點。
陳俊宇認為,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和競爭的加劇,地產數字化升級是必然趨勢。與此同時,無人機的發展和行業應用條件也愈發成熟,但如何將無人機應用有效結合工程管理應用場景,接入到傳統工程工作中仍然是行業痛點。
針對以上問題,奇志科技基于無人機和“奇志動聯 MeshKit”平臺,為房地產開發商、工程承包商提供高精度土方測量解決方案,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在采集環節,操作人員在移動端進行簡易的三步操作:語音對講確認身份-選擇測繪方案-選擇地塊,無人機就會自動規劃路線并完成飛行動作,信息直接同步到PC桌面端,避免數據被人為篡改;
桌面端將無人機信息提交到 MeshKit 云端進行建模,MeshKit 云服務通過無人機拍攝的普通照片即可快速生成三維實景模型,形成點云數據信息,并以此完成土方量的計算;
最后,點云數據可以直接導入設計軟件,設計師根據測量結果設計出多個工程方案預算。
團隊與測繪、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等多個甲級資質單位合作,進行過多次手持RTK設備與無人機兩種測量方式的對比,以一個20萬平方米占地面積的工程項目為例,發現人工RTK測量花了4-5天,成本約為160元/畝;而無人機自動化采集,只花了30分鐘,成本為8元/畝。
在多個檢查點的數據對比中,兩種方案的平面與高程偏差均在5厘米以內;而在整體土方運輸量計算結果的對比上,兩種方案的結果相差不超過2%。不過無人機能夠采集到更多的地貌特征點表達地形,并且避免了人工作業過程中的漏測和錯測問題。
總結來說,用無人機進行土方測量,能節省前期測量成本并提高項目開發效率,并通過更頻繁、準確的實時土方量數據,避免了土方工程階段絕大部分的系統性風險,為開發商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圖:奇志動聯 MeshKit 現場作業
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測并非奇志科技首創,不過之前的問題在于工序復雜、造價很高。陳俊宇認為,團隊的貢獻其實在于將無人機土方測量的低成本、高精度方案高度標準化了:
在采集方案上,針對不同面積、地形、天氣、限飛政策等情況,“奇志動聯 MeshKit” App都有適配的算法幫助用戶進行路線規劃、數據同步和任務管理;
云端三維建模以及等高線地形圖是自動化輸出,而且是全周期的標準化數據,可以應用于開發商的多個部門,有助于其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
此外,奇志科技提供全國統一標準的單次到場服務和上門培訓服務,其實也在推動行業標準化。
奇志科技的客戶包括房企、建筑工程公司、設計院等,從2018年10月啟動業務至今,奇志科技服務了幾十家地產開發商,其中有5家是全國Top 10的房企,有些已經達成集團級戰略合作,累計服務項目數百個。其中,奇志科技已經與美的置業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奇志科技將會承擔美的置業在全國超過100個建筑工程項目的無人機土方測量工作,并執行土方算量和土方平衡方案設計。
在盈利模式上,主要是SaaS費用,根據不同的功能,定價10-50萬/年之間不等。此外,團隊也提供整套數據采集及后期處理服務,按次支付收取數據服務費。2019年,公司預計營收在3000-5000萬之間。
陳俊宇表示,房地產建筑工程行業仍然非常傳統,從開發商到建筑總包、建筑設計、測繪、監理等上下游企業,還在使用十多年前的技術和工藝。近年來,各大開發商紛紛補課數字化,而無人機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不止是土方測量,未來奇志科技的方案還可以拓展到后續更多的環節中,通過對空中數據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及應用,幫助開發商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團隊方面,目前共有50人,總部位于杭州,在深圳、順德設有辦公室。CEO兼聯合創始人陳俊宇曾供職大型建筑設計公司,是連續創業者,曾在2015年聯合推出留白,運營用戶超過2千萬;產品負責人兼聯合創始人李秉駿是國內首批 iOS 開發者及無人機飛控軟件開發者,留白聯合創始人;合伙人盧紫陽是美國好萊塢獨立制片人,TMT領域天使投資人;合伙人劉哲軒曾就職于美國微軟總部 Dynamics365企業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