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民用無人機技術迅猛發展,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其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將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涉及無人機行業企業眾多,但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卻屈指可數,95%以上的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所產無人機均靠購買零件自行組裝,過程中難免出現未取得專利許可而侵害他人專利權的現象。
成都縱橫沖擊科創版IPO,核心產品被指專利侵權
4月20日,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縱橫)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但是,記者近日獲悉,河北雄安遠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安遠度)已將成都縱橫告上法庭,山東省濟南中級人民法院于6月3日受理此案。雄安遠度稱成都縱橫D系列無人機產品侵犯其多項技術專利,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成都縱橫停止繼續制造、銷售其主力機型,并賠償金額2000萬元。
被告包括成都縱橫和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此次被指侵權的為其主力銷售產品——CW10系列,該系列機型為成都縱橫2017、2018主力銷售機型,據成都縱橫招股書上的數據顯示,該系列機型銷售額占比達50%以上。雄安遠度科技主張了四件發明專利權,一件實用新型專利權,認為被告未經原告許可,擅自使用原告涉案專利技術制造、銷售、許諾銷售無人機產品行為,侵犯原告專利權,違背了鼓勵創新的專利制度,與加大鼓勵創新、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家政策背道而馳。
原告雄安遠度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化設備技術開發及無人機自駕儀研發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擁有較多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記者注意到,雄安遠度的部分產品與成都縱橫主要產品均為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產品競爭上短兵相接。而雄安遠度因多項專利授權日期較早,在業內有較強的專利卡位優勢。
根據成都縱橫上市招股書披露,當前成都縱橫已擁有11件已授權發明專利。而據專利查詢公開信息,雄安遠度旗下擁有41件已授權發明專利。
進軍安防領域,成都縱橫D系列機型全部涉嫌“侵權”?
據記者了解,成都縱橫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測繪領域,以搭載單相機、多拼相機、激光雷達為主,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劇烈,除傳統南方測繪、華測、中海達三家形成三強鼎立格局,無人機細分領域還有大疆、飛馬等強勁競爭對手,近期又有千尋位置攜多款產品進軍,傳統測繪領域烽煙四起,令成都縱橫不得不將目光轉投至視頻監控領域。
近兩年,成都縱橫加大D系列無人機(視頻監控類)研發生產,全力進軍警用安防領域。但據行業人士透露,由于成都縱橫之前主要以測繪業務為主,缺乏視頻監控的技術積累,主要部件如光電吊艙、數據鏈依賴外協采購,自有研發尚未完成,專利布局也較為被動,因此在視頻監控類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市場,所占份額比較低。根據公開招標信息,在公安、森林消防、環保行業等對視頻監控有較高需求的行業,成都縱橫D系列產品市場份額均與雄安遠度有較大差距。
科創板上市前專利涉訴可能影響上市進程
科創板對"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敞開大門,可以登上科創板的企業其科創屬性更加明顯,更加注重研發和科創。
業內人士認為,高科技企業涉及專利訴訟并不少見,科創板涉及的專利訴訟會更多一些。因涉及IPO關鍵時點,對擬上市企業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影響上市進程,所以業界對此關注度頗高。
曾拒絕4000萬消費級無人機訂單的成都縱橫,此前只想以“工匠初心”滿足市場需求。此次在IPO審核期陷入專利侵權糾紛,這場專利糾紛將何去何從,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