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航展已經在珠海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并逐步發展為全球近距離觀察和了解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的最佳窗口。今年航展對新熱點做了哪些及時反饋?航展老面孔如何玩出新花樣?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示的WJ-700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可掛載CM-501X巡飛彈。無人機:舊瓶新酒還是漸入佳境如今的中國航展,實際上早已是一場海陸空天電元素齊備的綜合性防務展。但由于大家約定俗成稱之為“中國航展”,所以最容易被大家記住的展品,仍然得是能飛的。不過與今年有人駕駛戰機以老面孔為主相比,本屆航展上琳瑯滿目的各式無人機已經足以吸引大眾的眼球。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理解無偵-7、無偵-8、攻擊-11、彩虹-6和AR-500C為代表的幾十款無人機扎堆出現在航展上呢?這其中既有現實的需求,也體現了中國在無人機研發領域“井噴式”發展的良好勢頭。
說起來自進入21世紀,美國人突發奇想在“捕食者”上增加對地攻擊功能之前,大部分國家都只是把無人機作為有人駕駛偵察機的一種補充。但20年過去了,如今全球無人機市場已經繁榮到中小型國家可以像從家電大賣場買冰箱彩電一樣引進一款察打一體無人機,然后再用這款無人機在局部戰爭中把敵人打得欲哭無淚。2020年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之間的納卡邊境沖突,土耳其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迅速成了全球知名的“網紅”。大家仿佛又找到了一款可以改變戰場面貌的“神兵利器”,之前的審美疲勞也一掃而空。
但無人機就那么容易上手么?看看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對察打一體無人機的使用吧。價值數億美元的高價值無人機,淪為了中情局搞刺殺的工具。衛星、內鬼、間諜和監聽等刺激的情節之后,常常是“誤中副車”甚至是無辜遇難的結果。這還是在目標基本缺乏防空和電子戰能力的情況下。單看中東區域,各種無人機被擊落的新聞層出不窮。

銳鷹500A無人機,采用噴氣式動力,飛行速度快。所以,在未來戰爭中,想要讓無人機發揮理想的作用,就必須根據環境、任務甚至敵我特點選擇最合適的無人機。如今國際軍援軍貿市場已經開始從單純追求引進無人機,發展到要求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定制無人機”。從本屆航展上展出的型號來看,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能夠提供品類最齊全的無人機產品線,不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予以選購。例如觀眾最為關心的無偵-7和無偵-8,從外形分析,后者擁有明顯的機動性和隱身優勢,但要為此付出成本方面的代價。諸如邊境偵查或者是專屬經濟區巡邏這樣的任務,交給無偵-8去做就會導致“殺雞用牛刀”的浪費。另外,龐大的國產無人機產能也能迅速對軍隊的迫切需求做出響應。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將支持解放軍在高原長期駐扎和作戰作為最迫切的課題之一,本屆航展上AR-500系列旋翼無人機再次參展。但卻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我國首款高原無人直升機。2020年9月27日,航空工業研制的AR-500C首次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成功開展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驗證了AR-500C無人直升機基本具備全疆域飛行能力。那么AR-500C在高原能干些什么?通訊保障、戰場態勢感知這些傳統“藝能”之外,掛載80千克載荷進行長時間飛行這一能力,看似平平無奇,但實戰中,80千克既可以是30名指戰員一天的給養,又可以是多枚從天而降的制導炸彈。

銳鷹6A無人機。巡飛彈:迎合潮流更要引領未來也許有些觀眾會覺得航展上的無人機型號仿佛千人一面。這實際上是市場競爭導致的必然結果。用戶需求從來是大同小異,對成功型號的經典設計進行適當的借鑒,然后在細節上達到突破,并形成自身的“賣點”,這是國際軍貿市場上最穩妥的策略。
但這樣的策略確實容易給人帶來“一窩蜂”“人云亦云”的感覺。本屆航展上除無人機以外,幾乎各大參展商都帶來了“巡飛彈”產品。納卡邊境沖突讓以色列巡飛彈一夜之間天下聞名。說起來,巡飛彈或者說自殺無人機實際上在中東戰爭期間就已經數度展現出可怕的威力。以楊紹卿院士為代表的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科技帶頭人早在多年前便開始默默在巡飛彈領域精耕細作。但國際軍援軍貿市場對于武器裝備發展方向的反饋,常常是滯后和被動的。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的沖突突然讓各界發現巡飛彈不只是大國軍隊的標配,更是中小國家花小錢辦大事的“窮人利器”。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銷路。而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從來是厚積薄發,于是從單兵到車載,從炮射到空投,中國似乎是一夜之間成了“巡飛彈大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示的多種巡飛彈但如果我們仔細琢磨一下,就很容易發現,同樣叫巡飛彈,彈與彈之間在技術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巡飛彈與傳統的巡航導彈相比,除了要擁有在目標區域上空巡航所需的航程外,更需要獲得隨時與后方指控平臺“互通有無”所需的數據上下行傳輸能力。通過裝備巡飛彈,單兵和坦克裝甲車輛既能獲得無人機所帶來的諸如戰場態勢感知、電子戰和通訊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自己為自己進行“空中支援”的能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飛鴻-901巡飛彈。那么,巡飛彈未來在哪些方面有所發展和進步呢?實際上在本屆航展的8號館,就展示了一款帶有濃厚未來色彩的炮射巡飛彈——飛龍60,多枚巡飛彈像蜂群一樣,組成集群自主在目標區域上空巡弋,可根據目標類型和數量來自主選擇引導、偵打甚至是區域封控任務。而且,即便是單發發射,飛龍60巡飛彈可以在發現并消滅目標前客串“炮瞄無人機”的角色,極大地提升傳統火箭彈藥的作戰效能。所以,就算不同的產品叫相同的名字,但它們的技術水平并不相同,未來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千差萬別,可以說是典型的“同名不同命”。所以說,國防工業既要迎合潮流,更需引領未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